-
【唐山招商】河北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揭晓 新奥集团蝉联榜首
河北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民营企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最新发布的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显示,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显著优势蝉联榜首,展现了河北省民营经济的强劲活力。此次榜单还同步发布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百强名单,全面反映了河北省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 一、新奥集团领跑百强榜单营收增长显著 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1645.00亿元的营业收入,再次位居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首,同比增长41.6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河北省民营经济的标杆企业,新奥集团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创新布局为其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此外,敬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紧随其后,共同构成了河北省民营经济的头部阵营。 二、制造业百强榜单凸显传统产业优势 在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敬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一,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钢铁企业占据前十名中的多数席位,反映出钢铁行业在河北省制造业中的支柱地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汽车制造领域的代表,也跻身前五,体现了河北省制造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服务业百强榜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河北省服务业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居榜首,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隆基泰和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紧随其后。这些企业涉及房地产、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河北省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特点。河北千喜鹤饮食股份有限公司、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上榜,进一步凸显了消费服务行业的蓬勃生机。 四、榜单反映河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布的百强榜单不仅展示了河北省民营企业的规模实力,也反映了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保持竞争力,服务业企业则通过多元化布局开拓新市场。河北省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巩固了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五、未来展望:持续优化环境助力民企发展 河北省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更多企业跻身全国乃至全球领先行列。此次百强榜单的发布,不仅是对优秀民营企业的肯定,也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动力。
2025-07-19
-
【石家庄招商】青年志愿者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 凝聚服务力量
河北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青年志愿服务的培育工作,将志愿服务与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河北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政治素养和服务能力,引导青年群体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一、专题培训强化思想引领 2017年,河北省相关部门在邯郸市组织了一场针对西部计划和健康计划志愿者的专题培训。活动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核心,通过专家讲座、视频教学和分组研讨等形式,帮助160名参训志愿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强调,青年志愿者应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先锋作用,以实际行动弘扬志愿精神,凝聚青年力量。 二、创新形式提升学习实效 培训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确保内容入脑入心。专家讲座系统解读了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论述,视频教学生动展示了新时代的发展成就,小组讨论则鼓励志愿者结合自身服务经历分享感悟。参训人员普遍反映,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使他们对国家战略与个人使命的关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志愿者践行使命担当 参训志愿者在交流中表达了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决心。一名健康计划志愿者表示,青年群体应牢记初心使命,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志愿服务影响更多人参与社会建设。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后续的实际行动中,许多志愿者在扶贫、医疗、教育等领域主动作为,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生力军。 四、长效机制助力持续发展 河北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逐步完善志愿者培养体系。通过定期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形成“学习-实践-反馈”的良性循环。相关部门还推动志愿服务与地方产业、民生项目对接,例如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引入志愿者参与服务,既锻炼了队伍,也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是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未来,该省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引导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河北力量。
2025-07-19
-
【河北招商】河北省重点项目投资引领转型升级
河北省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于前期的十个月内实现了重大项目投资的显著进展,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全省上下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狠抓落实,确保投资成效转化为实际发展动能,整体呈现出投资规模扩大、产业布局优化、区域协同深化的良好态势。 一、行动背景与总体部署聚焦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河北省委、省政府启动重大项目建设升级加力行动,作为核心经济战略的一部分,重点依托省市重点工程来破解发展瓶颈,强化投资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该行动响应了国家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导向,强调以供给链优化为主线,通过项目牵引激活区域经济内生动力。整个进程中,全省各市强化协同管理机制,避免资源错配,确保项目谋划与执行精准匹配产业升级需求。实践表明,此次部署有力支撑了投资规模的稳健增长,并为后续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项目结构与投资成效体现于多个关键领域。基于前期部署,全省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形成了多层级框架,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各领域投资均衡推进避免了单一依赖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力之一,聚焦于科技创新驱动,强化了高端制造和绿色技术的整合应用;现代服务业项目则突出数字经济融合,支撑消费升级和城乡协调;基础设施类项目紧扣民生短板补齐,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同时,招商引资的深化吸引了外部资本流入,促成了投资结构的动态优化。整体上,项目布局注重可持续性,弱化纯数据追求而强调整体效益,确保了投资转化为长期经济增长点。 三、“两新一重”项目与特色板块成为创新突破口。这类项目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等核心领域,突出新动能培育,其规划覆盖城乡均衡发展与重大工程攻坚,对投资总盘贡献显著。在前期推进中,该板块不仅数量占比合理,更通过技术密集应用带动了相关产业链集聚,如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的加速落地。此外,招商引资的强化机制优化了资金导入渠道,支撑了项目的高效实施。这一特色板块的经验为全省提供示范效应,避免了过度数据依赖,而强调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推动跨域融合深化。作为国家战略的落地环节,河北省重点推进了区域一体化项目,强化与周边省市的协同联动。在投资布局中,该项目群占比较高,涉及交通枢纽、产业转移等多领域,有效促进资源要素共享和市场一体化进程。前期成效显示,通过联合招商和政策对接,区域互补优势得以放大,提升了整体发展韧性。这为河北经济注入新活力,确保项目投资不仅能支撑本地增长,还能辐射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五、社会经济影响与未来展望导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省重点项目投资的稳步推进,带动了就业增长和民生改善,尤其对中小城市起到结构转型带动作用。通过弱化投资数据的绝对规模,而突出项目质量和效益转化,如产业链融合和环境优化成果显著。展望后续,河北省将深化招商引资创新机制,聚焦高端产业集聚和绿色低碳转型,确保项目建设可持续推进,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河北经验。
2025-07-19
-
【河北招商】河北省新增十六个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出炉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河北省在推动招商引资和创新创业方面迎来重要进展,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名单,涵盖16个区域、高校和企业主体。该举措旨在深化招商引资战略,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落地,构建全省创新创业服务体系。2023年是关键实施年份,截至目前,省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总数已达40家,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一、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名单,标志着全省创新创业战略深入推进。该政策是响应国家"双创"升级行动的一部分,旨在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这些基地作为重要平台,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并为招商引资提供有力载体。过去几年,河北省在创新创业领域已积累宝贵经验,此次新名单的公布是持续推进高发展的重要一步,促进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 二、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包括16个不同类别主体,涉及区域、高校和企业三大类。区域类涵盖了石家庄市鹿泉区、石家庄市长安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京南·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市竞秀区、河北丰润经济开发区、河北秦皇岛海港经济开发区、河北宣化经济开发区、承德市滦平县、河北临西轴承工业园区以及河北枣强经济开发区。高校类包括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科技学院,企业类则为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些主体分布全省各地,体现出区域均衡布局和产业融合发展特征,有助于地方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具体实施中,将通过政策扶持完善服务链条,吸引各类创新资源汇集。 三、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各市和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明确工作要求,强调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各市需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良好环境生态,包括优化办事流程、减税降费等支持,并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落地。2023年的部署突出了协同联动机制,通过优先支持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壮大新兴市场主体,加强创新创业开放合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绩效评价体系将强化跟踪管理,及时推广先进经验,确保政策实效。 四、未来,河北省将进一步深化双创生态建设,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推动整体升级。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将与相关部门合作,优先赋能示范基地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强孵化能力和招商引资潜力,例如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和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推动双创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宣传推广工作将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强化创新创业文化的普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标志着河北省创新创业战略进入新阶段,为全国"双创"事业贡献力量。
2025-07-19
-
【河北招商】张家口大数据产业加速崛起 22个项目构筑数字经济新高地
河北省张家口市通过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大数据产业建设,以22项签约项目、800亿元计划总投资和逾150万台服务器规模为核心,加快构建"一带三区多园"空间布局。目前全市已注册16家数据中心企业,形成投产、在建、签约梯次推进格局,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产业布局形成"一带三区多园"体系 张家口市规划建设了以张北云计算基地为核心,辐射桥东区、怀来县、宣化区的空间布局。张北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已完成基础设施"五通一平",怀来京北生态科技新城重点发展绿色数据中心,桥东区北方硅谷高科新城聚焦大数据应用研发,宣化区京张奥产业园引入物流数据中心项目,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二、项目推进呈现三级梯队发展态势 已投入运营的5个数据中心项目包括张北云联、数据港张北、阿里庙滩和小二台、怀来秦淮数据中心,共部署21.5万台服务器。在建的阿里中都草原、张北榕泰、怀来亿安天下等3个项目进展顺利。另有17个签约项目储备,其中宣化京东数据中心计划投资118亿元,形成持续发展动能。 三、基础设施与配套产业同步完善 张北集聚区已建成4个数据中心运营11.5万台服务器,同时推进智慧能源、分布云等应用示范项目。中国电信呼叫中心完成选址,桥东区落地智能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怀来秦淮新媒体基地实现运营,形成"数据中心+应用场景"的完整生态链。 四、绿色发展优势获得政策支持 依托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张家口市大数据项目优先使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张北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地理条件,有效降低数据中心制冷能耗,PUE值控制在1.2以下,符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对京津冀节点的绿色低碳要求。 五、区域协同服务首都数字经济需求 作为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要节点,张家口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阿里、京东等企业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北京算力资源紧张局面,为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提供数据支撑,助力打造"首都两区"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2025-07-19
-
【唐山招商】河北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大项目与产业结构优化双轮驱动
河北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1至10月实际利用外资85.4亿美元,同比增长4%,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超95%,大项目支撑作用显著,装备制造、钢铁、医药等产业外资增速亮眼,亚洲、欧洲等外资来源地贡献突出。以下从外资规模、产业结构、项目特点和区域合作四方面分析河北省外资利用特点。 一、外资规模稳步扩大大项目主导作用增强 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中,外商直接投资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2%,占外资总额的95.4%。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位外资70.1亿美元,同比增长6.7%,占外商直接投资的86%,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这表明河北省吸引外资的规模效应和项目质量同步提升,大型外资项目成为稳外资的关键支撑。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外资占比显著 第一、二产业外资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外资3240万美元,同比增长66.2%;第二产业外资67.8亿美元,同比增长6.9%,合计占比83.6%。其中,装备制造业外资21.1亿美元(占25.9%),钢铁工业外资15.6亿美元(增速20.9%),医药工业外资6.9亿美元(增速21.1%)。高新技术产业外资21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的25.8%,显示外资正加速向高端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三、外资来源多元化欧洲非洲增速亮眼 亚洲地区外资56.4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占外商直接投资的69.2%;欧洲外资6.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3.5%;非洲外资3322万美元,同比增长4倍。三者合计占比78%,反映河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发达经济体合作深化。此外,北美等地外资数据未公布,但整体来源结构更趋均衡。 四、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开放平台赋能发展 河北省通过自贸试验区、经开区等开放平台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如缩短外资企业设立时间、优化跨境支付流程等。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河北省在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外资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下一步需关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和绿色低碳领域引资。
2025-07-19
-
【河北招商】河北省创新机制精准保障重大战略项目建设用地
河北省自然资源系统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需求,通过优化审批机制、强化分类保障、提升服务效能等举措,有效支撑了雄安新区、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关键领域用地需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河北省注重土地要素与优质项目精准匹配,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全年建设用地供应规模保持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构建分类保障体系服务国家战略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建立差别化用地保障机制,对雄安新区、冬奥会等国家级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雄安新区首批城市建设用地实现全额供应,第二批用地获国务院批复;冬奥会及配套交通项目累计完成40个、2.2万亩用地审批,其中崇礼城区至太子城等3条道路用地审查压缩至1天内办结。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1589亩用地审批,同步推进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规划落地。 二、推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审批原则 河北省严格遵循产业政策导向,要求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必须符合园区布局和产业规划。全年分三批向国家申报201个重大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43.2万亩,重点保障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建立项目预审机制,将建设用地审查时限平均压缩66%,冬奥会项目审批用时从9个工作日降至3个工作日。 三、创新绿色通道提升服务效能 为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河北省自然资源系统开通专项审批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查。在雄安新区建设中,采用"统一规划、分期供地"模式,优先保障启动区重点项目;对冬奥会配套工程实施"即报即审"机制,确保张家口赛区场馆及基础设施按期完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远程报批,疫情期间保障了石家庄、保定等地省级重点项目不间断推进。 四、强化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严控建设用地总量,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提高投资强度等举措提升利用效率。全年供应建设用地48.89万亩,其中85%以上投向省级以上园区。建立项目用地后评估制度,对廊坊、唐山等地的39个重点项目开展投入产出核查,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在雄安新区探索"混合用地"模式,促进职住平衡和土地复合利用。 河北省通过系统性改革构建起"精准识别、快速审批、全程监管"的用地保障体系,既满足了重大战略项目急需,又守住了耕地保护和生态红线。相关经验已被纳入自然资源部典型改革案例,为全国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实践样本。
2025-07-19
-
【遵化市招商】遵化市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连续入围全国县域百强榜
河北省遵化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服务模式,成功跻身赛迪县域营商环境百强榜单,位列第86名,成为河北省唯一连续两年入选的县级市。这一成果得益于遵化市将营商环境作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抓手,通过“审批金牌保姆”等服务品牌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引进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超200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政策体系完善:构建普惠公平的市场生态 遵化市围绕《关于承诺践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系统梳理涉企政策,重点优化惠企措施兑现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通过清理审批办事“四个清单”,大幅削减市场准入限制,降低创业门槛,例如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此外,遵化市建立动态政策评估机制,定期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为各类企业营造无差别政策环境。 二、服务效能提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平台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遵化市推行“一章制审批、一门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模式,整合分散的行政审批职能,实现90%以上事项“最多跑一次”。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审批时限由原120个工作日压缩至58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平均办理效率提升60%。同时,遵化市搭建数字化政务平台,推动“一网通办”覆盖率达98%,企业群众可通过线上渠道办理税务、社保等高频事项。 三、法治保障强化:维护规范公正的市场秩序 遵化市将法治化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石,严格规范招投标管理,建立信用评价“红黑榜”制度,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设立专项维权援助中心,近三年处理侵权案件办结率达95%。此外,遵化市法院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30%,执行合同指标位居河北省县级前列。 四、产业生态优化:形成招商引资的强磁场 依托营商环境优势,遵化市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吸引中建科技木结构产业园、航天科工智慧城市等重大项目落地。针对在谈的264个重点项目,遵化市组建专班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从土地供应、融资对接到人才引进实施“一项目一策”。数据显示,遵化市主导产业聚集度提升至75%,产业链配套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2%,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良性循环。 遵化市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以营商环境为突破口,通过制度创新与服务升级释放市场活力。未来,遵化市将进一步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巩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的示范效应。
2025-07-19
-
雄安新区首个商业项目启动招商 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新标杆
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商业用房正式启动招商引资工作,标志着新区首个商业项目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该项目由雄安集团城发公司统筹,涵盖2条风情商业街和5条普通商街,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将引入餐饮、零售、休闲娱乐等多业态品牌,为新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服务。 一、项目定位与空间布局 容东片区商业项目规划“六纵一横”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两条主题风情街和五条社区商街。N13滨水文化风情街以中式文化为核心,聚焦高端品牌与特色服务;N22国际时尚风情街融入异域元素,定位国际化消费场景。五条普通商街分别围绕健康生活、文化休闲、品质生活、亲子教育、绿色生活等主题,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二、招商主体与运营模式 项目由雄安集团城发公司联合招商蛇口、中国铁建等6家专业机构共同运营,采用统一管理、分区招商模式。招商对象面向全国连锁品牌、区域龙头及优质创业品牌,要求具备成熟运营经验与良好信誉,优先支持符合新区发展定位的业态。 三、业态规划与特色亮点 商业街业态覆盖餐饮、零售、教育、娱乐等领域,注重差异化布局。N13风情街将引入非遗展示、文化体验等特色内容;N22风情街计划集聚国际品牌与时尚IP。社区商街侧重便民服务,如E11商街主打健康业态,N26商街聚焦绿色消费,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四、政策支持与战略意义 该商业项目是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配套,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城市活力。新区在招商政策中明确鼓励创新业态,支持品牌首店入驻,强化商业与居住功能融合,为新区建设“未来之城”提供示范样本。 五、未来展望与区域发展 容东片区商业项目的落地,将推动雄安新区产城融合进程,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后续新区计划逐步开放更多商业载体,构建多层次消费体系,打造绿色、智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标杆。
2025-07-19
-
【石家庄招商】河北省会展业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凝聚产业新动能
河北省会展业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市举行,主题为“新时代、新会展、新机遇”,旨在打造京津冀国际化会展平台,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大会发布了年度发展报告和表彰名单,并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助力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建设。 一、大会旨在加速河北省会展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端交流平台。该活动由国际组织指导,相关部门联合主办,覆盖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强化专业化运作,以推动地区会展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会议议程围绕新机遇主题展开,邀请国际专家分享经验,增强产业链韧性,吸引国内外投资关注河北资源禀赋。 二、核心议程包括权威报告发布和荣誉颁发环节。会上公开了河北省会展业年度发展报告,涵盖行业趋势与挑战,未披露数据细节以弱化量化视角。同时,为国际会展专家颁发外聘证书,表彰优秀会展企业名单和品牌展会名单,推动标杆引领作用。这一过程整合多方资源,确保平台权威性和可追溯性。 三、国际合作项目签约成为亮点,彰显对外开放步伐。大会促成澳门会议展览业协会与河北省机构合作项目,以及阿根廷商业联合会与邢台市会展行业协会等多项协议,带动跨区域资源整合。协议内容聚焦技术交流和市场拓展,助力招商引资精准落地,强化河北在全球会展体系中的角色。 四、优秀企业和品牌展会表彰强化产业基础能力。石家庄市作为承办地,现场为获评年度优秀会展企业的单位颁奖,涉及廊坊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等代表企业。表彰活动覆盖多个城市品牌展会,如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名单,以典型推广效应提升河北会展整体竞争力。 五、长期经济效益显著,支撑经济新增长极培育。大会强调会展与产业融合,带动贸易、旅游等联动发展,提升河北会展在京津冀的引领力。后续行动聚焦创新驱动和绿色会展,持续拓展合作网络,为区域发展注入可持续活力。
2025-07-1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